1号文件:家乡变得更美,我们却不必奢求太多!
2018-02-06 12:03:46
  • 0
  • 0
  • 0

1号文件:家乡变得更美,我们却不必奢求太多!

  文|杨国英

  1号文件重磅发布!

  农村的新时代来了?2018年1号文件日前发布,直指乡村振兴。1号文件几乎年年有,今年格外不一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和往年不一样的是,现在是农村走到十字路口、政策不断加码……

  临近年关,从城里回家过年的人,都要看看故乡的变化。其实,连续多年的1号文件,并非对乡村的改观无功,家乡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都是事实,返乡的新生代城里人过几日慢生活,暂离城市的喧嚣,还是神清气爽的。

  2018年的1号文件,能否给人更多的期待?

  1

  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乡愁。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碾压之下,这是多少人对乡村现实的叹息!

  乡村振兴是上了高度的,1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然而,留不住的乡愁,恐怕依然还是留不住。要知道,我国的城市化还没有走完,这是大势,1好文件剑指破除农村的一些制度壁垒,实际上,部分目的也是为了让农村人放心地进城安居。

  2017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虽然一线城市在控人,但相当比例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正在选择热门的二线城市就业。回乡就业的,也多数要选择离家近的三四线城市,或者在县城加入体制内,而回乡创业的,一定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资本、人才,未来会加速向乡村回流吗?难。在这个资本过剩的社会,城市近郊的农村,有商业机会的地方,基本上都被开发过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最典型的是公路,其实也已经基本完备了,其经济价值已经充分体现。

  我国的现实是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稳定第一。再这样的现实之下,农业的产业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甚至极为缓慢的过程,剩下的农村经济产出还有什么值得挖掘,像城市一样大量地盖楼房吗?

  2

  碧水蓝天就是金山银山,别误解,这话与其说是给乡村发展指路,不如说是给头部城市的转型指路。

  现实是异常残酷的,这些年,农村的环境渐渐好了,家乡的经济却不振了,常住人口却减少了。更残酷的是,这恰恰也是世界的通例——美丽的地方,肯定是人口相对少的地方,人口一多,过度的开发和商业化,必然与自然生态存在冲突。

  中国最美的地方,云南丽江和大理、贵州黄果树、四川九寨沟、新疆天山……这些省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以及这些旅游胜地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要说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与全国相比也是很低的:云南、贵州、四川、新疆2017年的GDP,在全国都是20明开外的水平,在基数很低的情况下,云南丽江和大理2016年的GDP增速也分别只有7%和9%,人均GDP都不到3万元,而同年全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万元。

  再看比中国后发的东南亚国家,作为最近10年全世界的旅行胜地,泰国的人均GDP不到4万人民币,柬埔塞则不到1万。即便是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风景优美处,也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处——日本的冲绳,有日本的夏威夷之称,但人均收入仅为东京的1/3,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拥有美国最好的白沙滩和最多的狩猎场,是全美的旅游胜地,但同时却是美国最穷的州之一。

  既要家乡美,又要家乡经济发达,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现实和理想又是互为冲突的。城市要青山绿水,那是高密度产业反哺的效果,是服务业需求引导的效果。乡村要美,则是以牺牲充分就业、产业发展为代价的,既然农村的牺牲同时成就了碧水蓝天、服务了人口的城市化,我们就没有理由奢求更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