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现在“慌得一笔”?只因外卖竞争已经不是“军备竞赛”
2018-07-15 21:02:12
  • 0
  • 0
  • 0

杨国英

美团必须正视的是,他们如今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一个正在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体系的饿了么。这意味着,以往以烧钱为“看点”的外卖行业,如今的“游戏规则”已经出现质的变化。

 

美团现在“慌得一笔”?只因外卖竞争已经不是“军备竞赛”

 

套用世界杯上的戏谑之词:说美团“要凉”为时过早,但说美团现在“慌得一笔”,却不见得很离谱。

面对饿了么的凌厉攻势,美团很难不慌。近日,饿了么几乎把全国主要城市的外卖市场扫了一圈,在南京,饿了么用10天夺回了5%的市场份额,在成都,同样是10天之内,饿了么新增店铺数量大到20%,而在长沙,饿了么15%的订单增幅位居行业第一……饿了么在每一个城市的强势,都意味着美团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失地。

7月13日的消息更加“爆炸”,饿了么当天宣布,平台此前一天在上海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创下外卖行业单个城市日交易额历史新高。不难看到的是,以上海为代表,饿了么在各个城市的积极态势,颇有举重若轻之意。

1、

广为市场所知的是,美团上月刚提交IPO申请,饿了么就投入数十亿元升级体系。不过,如果市场误以为这一轮竞争仍然是传统的烧钱大战、军备竞争,那一定是看走了眼。而且,如果此轮竞争的本质仅止于“数字游戏”——看谁更能烧钱、看谁更能拼抢流量,那么,已经在“筹钱”的美团也的确没有必要太慌。

事实远非如此。从行业大势看,如今的外卖市场,已经走向多元竞争、多维竞争,而多元竞争、多维竞争制胜的核心,是生态协同。直白的说,各个业务线习惯了各自为战的美团,如今要面对是一个正在融入阿里新零售体系的饿了么,这才是美团当下颓势和未来隐忧的根因所在。

未来的外卖市场会怎么变?不妨先看数据,2017年全国即时配送市场送出了近100亿单,这个数字是传统物流25%的业务量,而未来,预计本地即时配送的体量将达到传统快递的一半以上。其实,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团和饿了么都提出,其平台的本地即时配送不再仅服务餐饮外卖,而是会变得更加多元。

饿了么在外卖市场上的积极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阿里新零售体系红利释放的结果。这种红利,先期可能有资金的加持,但中后段的绝对看点则是体系的协同效应,更准确的说,资金加持对于饿了么来说,仅仅是阿里新零售体系协同发力的其中一个必要铺垫。很显然,这不仅以往外卖行业“烧钱拼流量”的模式截然不同,而且相反,这是在结束外卖行业无休止的烧钱游戏。

2、

把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展开来说,美团的各个业务是割裂的,各自为战,为应对竞争的资源消耗远远大过协同效应,相比之下,饿了么是属于阿里新零售体系的,其在体系内的协同空间和落地速度,都可能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比如,并入阿里新零售体系后,口碑专注“到店”、饿了么专注“到家”,仅仅是这两者的协同,对美团的厉害关系已经是显而易见的,要知道,仅仅是“口碑”,就足以在交易额和交易笔数等核心指标上与美图抗衡。此外,在2018年6月22日的蜂鸟代理商大会上,饿了么CEO王磊宣布,蜂鸟配送不再仅限于餐饮外卖,正计划向阿里巴巴各路新零售纵队输出运力, 而且,彼时蜂鸟即时配送智能调度系统“方舟”已拓展至全国2000市县。

再看美团,之前就说过,美团在多元化上做得很卖力,但逻辑有缺的急速扩张,恐怕只是让美团的行囊越来沉重。多点作战的美团,其业务版图如今已经变得过于庞杂,而很难称之为生态,无论是外卖、团购,还是电影票、酒旅、移动出行和短租,这些业务都是同质化的“竞价模式”,由于要借助持续的补贴,单点突破尚有可能,多线作战则极为不易;更何况,美团点评的外卖和在线票务属于O2O模式,而移动出行和短租则属于共享经济模式,前者是线上、线下的双重竞争,而后者更依赖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垄断,这两种模式一方面逻辑存在明显冲突,另一方面,在诸如打车领域,美团完全是一个新人。以美团现有的条件,在如此激烈的全行业竞争下,多线作战的美团其实很难做到强化生态效应和遏制内部消耗的平衡。

在外卖市场的版图上,饿了么已经走出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算夸张地说,当饿了么走向协同,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天平,将逐渐向拥有更多砝码的饿了么倾斜。甚至也可以说,外卖战场正结束“军备竞赛”的历史,势必会愈演愈烈的则是协同模式对单兵模式的“降维打击”,而近日饿了么的积极态势和美团的颓势,可能只是行业游戏规则全面升级及至被重新定义的一个序幕。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