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3岁”赴美上市,但谁能说不是拼多多的“成人礼”?
2018-07-03 09:56:57
  • 0
  • 0
  • 1

杨国英

3年溪流汇成江,一朝江流入大海。

拼多多的故事,从来与拖泥带水无关,就像这一次,在几乎所有人没有料到的情况下,拼多多按下了赴美上市的启动键——6月30日,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短短三天之前才流出的消息,迅即尘埃落定。

 

不足“3岁”赴美上市,但谁能说不是拼多多的“成人礼”?

 

对于外界来说,拼多多按下上市启动键、更多的资料被公开,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全面刷新认知的时刻:比如,在GMV、订单数、用户和商家数这些电商行业通用的硬指标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给出的增长数字足够亮眼,而所有这些数字,实际上都在解答外界给出的一个叹号——不到3岁的拼多多,估值却已达300亿!

拼多多的成长,显然足够快。事实上,拼多多的成长实在太快,以至于我们只能认为,它实际上只是实现或验证了一个可能在拼多多这家公司诞生之前,就早已足够成熟的想法。

没错,把该做的事情尽可能做在前面,这是拼多多的成长逻辑。这次出人意料的上市,显然也是这一逻辑下的产物。正如黄铮所说,“我们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潜力,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的时间上市其实没实质区别。相反,在公众的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事实上,拼多多上市的意义,在黄铮的轻描淡写之外,更有“成人礼”的意味。要知道,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内,拼多多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家,连同GMV等其他核心数据在内,这些数字意味着拼多多将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这更意味着,尽管在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有些“迟到”,但拼多多已经具有主动迎击行业下半场的攻势。

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定义拼多多,还为时尚早。在电商行业格局越发“固化”的过去几年里,无法准确定义的拼多多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具有不可泯灭的启发意义。换句话说,即便是在电商这样“凶险”的行业里,试图进入的后来者,哪怕是巨头企业也一再折戟,而身居其中者,恐怕也早已疲于“布局”,而拼多多的异军突起证明,就是在这样的行业里——与多数人的认知大相径庭——时代实际上仍然留给了后来者足够多的创新机会。毕竟,至少在拼多多之前,没有电商知道什么样的模式可以让获客成本“低得吓人”,以及如何实现并充分发展这种模式。

拼多多希望自己是电商版的Facebook、是Costco加迪士尼,但事实上,这种类比,更多地是为了在足够多的可能性和实现路径面前,让自己变得在当下更加易于为外界所理解。而正如伴随拼多多上市宣布的一条重磅新闻所揭示的,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前百度COO陆奇将出任拼多多独立董事,这或许预示了拼多多未来将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面加强投入。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之下,拼多多面向未来的投入,将如何展现社交的魅力、为用户实现实惠之外的更多乐趣,倍增一家企业成长动量,其实是大有看点的。

在资本层面,拼多多其实是足够节制的,这种节制,不能不说是因为对成长的自信和对长远的着眼。按照拼多多招股书的披露,相比更多的业内同行,在上市前进行的四轮融资后,创始人黄铮仍然握有拼多多的绝对控制权,这意味着拼多多在股权结构上并没有沦为一家可能过早为资本所左右以至失掉独特个性的公司,而与此同时,从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等为数不多的重要股东组成的豪华董事会来看,拼多多在引入资本时,实际上有着充分的甄选乃至战略立意。

像拼多多这样立意在先、能够准确切入行业盲点的企业,自然不可能是随波逐流的,而只能是特立独行的。如今不足3岁即赴美上市,意味着拼多多正在全面走入公众的聚光灯下,作为“成人礼”,在快速的成长脚步之外,或将更添稳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