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聚焦“一粒米”,数字化这样输入“全链路”
2019-06-13 14:36:58
  • 0
  • 0
  • 0

文/杨国英


要问现代农业最应该“输出”什么,不用说,一定是品牌!

决定“输出”的,是“输入”;在农业这个痛点最多的行业,最不该缺席的“输入”,是数字化——近几年,互联网对零售、物流、金融的升级,向制造业价值链上游的赋能,背后就是数字化的力量,而下一个被数字化升级和重新定义的行业,很可能就是农业。

为什么是农业?近日,阿里巴巴全国首个数字农场聚焦大米产业的“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在草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科中右旗正式落地。品牌云集、长于赋能的阿里,对农业的升级没有止于零售端的品牌营销,这本身就是一个农业数字化浪潮到来的重磅信号……

 

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聚焦“一粒米”,数字化这样输入“全链路”

 阿里巴巴淘乡甜数字农场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

1

阿里数字农场为农业“输入”的,是贯彻到全链路的数字模式。

农业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数字化,是因为每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在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落地的科中右旗,尽管这里是著名的“有机食品之乡”,但阿里数字农场所聚焦的兴安盟大米,长期以来却是有生产而无产业、有品质而无品牌,在生产和销售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标准化瓶颈,甚至,坐拥“黄金水稻带”之称的北纬45度,农户却长期种植低值、微利的国家储备粮……

 

 

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聚焦“一粒米”,数字化这样输入“全链路”

位于科右中旗杜尔基镇的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

显然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阿里数字农场对农业升级的数字化贯彻,是极为彻底的。“产、供、销”这条农业全链路继续拆解开来,实际上是“耕 - 种 - 管 - 收 - 仓 - 工 – 贸 – 运”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的数字化,在阿里数字农场中无一遗漏——在阿里数字农场提供的时间表上,今年4月,已完成数字农场田间监测环节建设,开始新米种植;数字农场粮仓及加工厂数字化升级将于8月底完成,这意味着,今年兴安盟新米从田间、仓储、到加工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

 

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聚焦“一粒米”,数字化这样输入“全链路”

农户在布有数字化农业设备的田里用机器插秧

全链路的农业数字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对于农业这样一个链条冗长、低效的行业,解决根源问题,只能靠系统思维。在兴安盟,阿里数字农场以消费者喜好引导大米品种的选择,唤醒了农户应有的市场意识,又通过收集各个维度的种植端数据,实现了“精准到厘米”的管理,甩开了粗放管理、看天吃饭……而最终在零售端,则不仅实现了“每一粒米都安全”的品质溯源,甚至,全链路数字化贯通带来的效率和公信提升,使得全国消费者将在今年天猫618首次购买到30天内现碾现卖的新鲜大米。

 

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聚焦“一粒米”,数字化这样输入“全链路”

 天猫618期间淘乡甜将上线30天内新鲜脱壳的兴安盟小鲜米

农产品品牌的“输出”,营销是末,数字化带来的效率和品质的“输入”才是根本。阿里在兴安盟合作至今,兴安盟大米在阿里新零售平台累计销售额近700万, 售出200万余斤,购买用户遍布全国各省区,这一成绩最大的价值,显然在于对阿里数字模式的验证。

 

2、

从科中右旗阿里数字农场中的“一粒米”,我们看到了换个方式反哺农业的可能性——把农业从冗长、低效的产业链中解放出来,数字化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对农业的反哺,在我国从没有缺席,但需要换一种方式。我国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都是比较低的,种粮靠补贴、卖粮靠收储,这种在科中右旗兴安盟大米产区出现的现象并不是孤例,本质上,这就是其他产业在反哺农业,而且显然,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所谓“反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农民所乐见的。

 相比之下,数字化带动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是一种更好的反哺。

 如果说扁平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优势,那么继续重构、精简冗长的产业链条,则是数字时代的红利。换言之,数字时代,将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更趋极简,反映在阿里数字农场中,农业“产、供、销”全链路的数字化改造,往细处看,涉及到“耕 - 种 - 管 - 收 - 仓 - 工 – 贸 – 运”八个环节,不可谓不繁琐;但如果往大处看、往深处看,阿里数字农场的组成,其实主要是数据应用和数字技术,前者是各个维度、环节的数据的整合、处理、分析,后者更是阿里的强项——让收集、分析的数据应用起来,让气候数据、土壤数据可监测、可预估,让过去靠天吃饭的农户,得到从选种、播种、除草到灌溉、施药等过程的针对性指导。

 

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聚焦“一粒米”,数字化这样输入“全链路”

阿里巴巴数字农场旨在推动农业产区实现“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同样都是数字化,阿里数字农场作为全套的模式和体系,其完整度、完成度之高,是其他涉农、助农企业比不了的。这些企业,都是围绕“平台”和“供应链”在做文章,前者解决的是卖到哪、卖给谁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怎么运的问题,这两点都很重要,但问题也显而易见——没有触及农业的源头,没有解决消费者最关注的品质问题,没有为农户打开农产品的增值和溢价空间。相比之下,阿里数字农场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模式落地虽然繁琐、费力,但这种投入却是稳扎稳打、一步到位的,农产品从田间土壤到消费者的餐桌,全程没有死角。换言之,阿里数字农场对农业的全链升级,使得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颗螺丝都被按照标准的扭矩拧紧,这样一来,数字化这台未来机器自然能够带动农业跑得更快、更远。

 数字化对农业反哺,意味着在“农民工”这种时代现象渐渐消退之后,农民将拥有新的角色。马云在去年就提出,互联网将催生“新农民”,农民不用离开土地就可以成为“农民商”,事实上也正是去年,阿里正式启动“亩产一千美金”计划,这个计划最大的特点在于甩开产量,而聚焦产出的实际价值。彼时,阿里对农业升级的升级,已经开始着眼于产业、货品、营销、科技、人才、全球化等六个维度,而一年之后的今天,与阿里首个数字农场落地相互映照的,是“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559个县域近1亿人口,孵化品牌超2500个……

 农业这个痛点最多的行业,如今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农业升级,过去是全球化的竞争在紧逼,如今是数字化的力量在推动,双重张力之下,从“一粒米”出发的阿里数字农场,正在“输出”的可能是中国农业的未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