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2019-07-16 16:27:58
  • 0
  • 0
  • 0

 

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作者:树高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近十年,“颜值经济”这个词越来越火。

这当然与当今写实的社会怪象有关,靠才华吃饭的人因为时运不济而栽了跟头,靠“脸”吃饭的人却因为颜值做了“改进”,依旧活得很滋润。不信,你去比对下实业家与演艺圈明星如今的处境。

有人要说:食色,性也,谁也违背不了这个规律。

能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就能改变世界。在美国上市的新氧科技显然是最早领悟到了“颜值经济”潜力的那一批,并且成功地把“靠颜值吃饭”融入了自己的生存哲学中。数千家医美机构入驻,200多万篇真人整形日记,业务覆盖中国300余座城市……今年5月份,新氧科技甚至做到了上市,第一个把中国人的“面子工程”做到了纳斯达克。

医美这个行业,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但这样的改变,却并非像广告语上写的那般让用户心旷神怡。伪劣药物、欺诈宣传,刷单引流……种种乱象层出不穷。甚至“整你脸,要你命”的情况都有发生。例如今年年初,贵阳19岁女孩隆鼻死亡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涉事机构利美康还在新三板上标榜过自己是“隆胸第一股”。

这不,“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科技也出事了。


01

7月15日,国内有媒体刊登《新氧APP商家涉售违禁药,“变美日记”可造假》等调查报道。这样的报道出炉后,在新氧科技的“朋友圈”引起了轩然大波。新氧科技倒也直爽,并未浪费口舌与揭黑的媒体较劲,而是直接下架涉事机构,封禁虚假日记和相关账户。“态度”显然十分端正。

 

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新氧这样的行为我们需要拍手叫好。但回归事件旋涡中心,事后纠错往往只是对自身经营偏颇的一种被动补过,之前被不良商家误导的受害者所受的“伤害”已经不可挽回。还好这样的外部监督给自身并未发生太大过错的新氧提了个醒,倘若没有如此有“正义感”的媒体为消费者发声,可能这茬事新氧压根不会在乎,这样的不法商家恐将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02

我们可以再换个角度想想,连在纳斯达克这种信披要求非常严格的市场,仅仅上市两个月的新氧都曝光出这样的事件,在我国早已风生水起,又缺乏多层次制衡体系的医美业,会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的行业乱象?

有研究报告曾经指出,中国黑诊所数量已超60000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黑诊所年手术量为正规诊所的2.5倍,超2500万例。而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手术感染、疤痕严重等问题屡见不鲜。同时,这些非法医美机构的隐蔽性较高,大多藏身在美容院、美甲店以及小区里。

这些非法的医美机构之所以能够轻松获客,无非是与正规机构搞起价格战。通过低价引进疗效存疑的医疗用品给患者使用。并且为了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正规,让雇佣的“医生”去速成班培训后“买证上岗”。曾经有人披露过,中国非法执业者数量更是合规执业者的9倍。

 

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对于这些非法医美机构来说,违法犯罪的机会成本是他们所考虑的关键因素。据悉在中国一家黑诊所年平均获利100万元,一旦因非法行医被查出,基本只会被罚没医疗器械,平均处罚金在1至2万元。

乱象最重要的祸源还是根植于所谓的美容产品市场。“去年,国内经正规渠道销售的注射类医美产品为400万-500万支,今年有望超过1000万支,但非正规市场的销售量是正规市场的2-3倍。”有专家表示。甚至近期曝光度很高的一句话直指医美乱象:“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70%由假货和水货构成。”


03

医美市场如此乌烟瘴气,风口浪尖的新氧,在此次事件曝光之前就真的“独善其身”了吗?好像也不是。似乎在上市之前的2015年,新氧就有“刷单”的前科。

有新闻指出,早在2015年7月,新氧就开始了刷单行为,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希望和医院“一起把数字弄好看一点”;新氧的员工一再向医院承诺,刷单的数十万金额,都可以在次日退还给医院;新氧会在网上盗取整形效果好的用户前后对比图,然后伪装成自己的案例上传并展示在首页或者置顶在社区。

 

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诸如此类的刷单传闻,网络上还有很多很多,笔者这里并不确定图片来源是否可靠,但根据众多网友踊跃上传的视频截图来看,新氧极有可能是有过这样的“不光彩”历史。

其实作为一家医美服务平台,新氧“热衷”刷单的行为笔者也不觉得意外,毕竟新氧近七成收入为广告、约三成收入为电商交易佣金。本质上只是医美“中介”的新氧想要扩大营收,保证利润,通过刷单等方式持续获得活跃稳定的用户群是一个很“古老”却很重要的手段。在电商领域,这样的行为虽然有点背离“职业道德”,但却是人尽其用。你能说某宝不存在刷单吗?你能保证某东的用户评价都是真实可靠?新氧的刷单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医美市场复购率很高,比如新氧就曾经调查过自家产品的复购率达到92%,复购频次每3~6个月一次,这样的复购率也就意味着新氧并非在做“一次性”生意。通过刷单的方式制造“爆款”迹象,多吸引一名顾客,就固定了未来半年的“应收账款”,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美化”下自家的销售流水和财报,方便进行下一轮融资,何乐而不为?

其实除了刷单,新氧还有盗图、案例造假等引人质疑的“黑历史”,笔者在此不一一道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百度。


04

屡次陷入丑闻的新氧,业绩表现到底怎么样?

财报显示,新氧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4909万元、2.593亿元、6.172亿元;新氧于2017年开始实现盈利,2018净利润为5508万元。2018年,新氧平台的成交总额达21亿元,跃居国内第一大平台。

上市后的新氧,业绩就更加靓丽了。根据新氧2019年的一季报,截至2019年3月31日,新氧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8%;实现净利润4590万元,同比提高49.9%。

其实对于互联网公司,比传统的损益表数据更有说服力的是用户转化情况。这方面新氧科技同样表现十分出色,例如新氧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量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108万增长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93万,增幅高达78.7%。付费用户数也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6.89万增长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2.73万,增幅高达84.9%。

 

医美乱象,是“整你脸”还是“要你命”?

 

从这些数据看来,新氧的经营表现看起来是无可挑剔,多个指标保持了高速增长,受益于大客户收入比重增加和商业模式演进, 新氧已经从过去单一化的服务提供商角色成功转型成为信息、服务等“众包”平台。而其信息服务收入同比增速高于预约服务收入的表现也恰恰说明新氧的转型是成功的。收费前置是所有互联网中介平台的发展大方向,医美行业也不例外。过去“以佣金论英雄”的思维在今后新氧的经营思路里将会被慢慢抹去。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氧优异的业绩表现和屡被媒体挖掘的“污点”形成的倒挂正昭示出中国医美行业的畸变缩影:消费升级,市场巨大,用户众多,资本参与意愿强。但行业整合度差,规范度不高,参与门槛低,违法成本小。尤其对于上市标的而言,虽然会从“马太效应”中受益,但与此同时引发“黑天鹅”的风险骤增。

新氧曾经发话要“颠覆医美行业潜规则、消灭行业中介”,笔者很认可新氧这样的雄心壮志,但新氧既然提出了龙头思维,就要做好表率,并把平台的运营透明度提高,对不合法合规的经营乱象坚决制止,否则耗时几年培养出来的用户粘性就会因为一两次“道德风险”的迸发而消失殆尽,所谓的自省自查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套话。

很简单,我们不需要“刷”出来的好评,不需要“禁”令下的产品,也不需要一个“整你脸,要你命”的医美市场。可实现这句话,会有多难?希望新氧和众多从业者在不远的未来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